四川上门求购明代银锭银元正规鉴定
发布时间:
2023-11-12 19:02
四川上门求购明代银锭银元正规鉴定
广东、湖北、云南、四川等地均曾铸造。正面为“宣统元宝”四字外,其余均同光绪元宝。正面镌有“大清银元”四字,中间有满文,四周有“广东省造”和“库平一两”字样,背面铸有二龙珠图,图中为“壹两”二字。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银元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图中有“壹圆”二字。此币有1914年(民国三年)、1919年(民国八年)、1920年(民国九年)、1921年(十年)数种。天津、武昌、南京、广东、杭州、安庆各造币厂均有铸造。
真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反之则伪;看其币面颜色润白,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当然真正细致鉴定的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听声音、看外形、称重量、定成色。
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将铸币权统一于,规定以圆(元)为单位,每元重七钱二分,定名为“大清银币”,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辛亥爆发后,已铸成的银币均充作军饷,故终清一代,只有各省自铸的银元,而无成、重量都符合标准的全国统一铸造的银币。辛亥后,北洋政府铸造的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和国民政府铸造的镌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是自铸银元中流通广的两种。进入民国后,仍维持着银两、银元并行的货币制度,直到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银元才成为单一的主币。1935年实行纸币,不准行使银元,并用“法币”收兑银元(见币制)。以后银元虽间或有在市场上出现,或被个人窖藏,但银元作为主币的时代已宣告终结。
嘉庆、道光年间,曾分别改铸“嘉庆宝藏”和“道光宝藏”。清末还计划铸造“光绪宝藏”,未成。而尼泊尔和印度卢比,也同时在西藏流通,并且渗透到云南和四川。四川为了抵制卢比的侵入,曾仿印度卢比铸造四川卢比,正面有光绪的半身像和服饰,背面有四川省造字样。这是中国早的人像币。张之洞开启中国自铸近代银元之门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造币厂铸造银元。币面是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周围有九个汉字“广东省库平七钱三分”,后改为七钱二分,比当时流行的洋重一分五厘;背面为蟠龙花纹及英文,通称“龙洋”。开始时曾委托汇丰银行代铸,并定出铸币章程,规定它的轻重大小及配合成。分为五等:每元重七钱二分,配九成足银;次则三钱六分,减配八六成足银;再次则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三种,均减配八成足银。又把后四种分别称为“对开”、“四开”、“八开”、“十六开”。这五等即是后来通称的“一元”、“半元”(五角)、“二角”、“一角”及“五分”银币。起初仅在广东、福建、天津等处流通,后来四开及八开盛行于上海,这是中国自铸近代银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