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县唐代银锭上门现金回收各类银元
成,银两是一种称量货币,使用时不仅需要称重量,还需要辨成。在重量等同的情况下,成高的货币价值明显高于成低的,在成相同的情况下,重量轻的货币价值要低于重量高的,在成,重量都不同的情况下,就存在着复杂的平兑关系。这种平兑关系,无论在当地还是异地,都存在着不同的平码标准和折算方法。白银的成一般分纯银100%,足银99%,纹银93,5374%,标准银90%四种。明清银锭的成一般在95%至98%。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元宝”这一名称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以后还有天福元宝、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宝等。“重宝”也是铜币的一种名称,这一名称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乾元钱法定有两种:一种是乾元重宝当十钱;另一种是当五十的乾元重宝,这种钱的背面的外廓是双圈,所以称为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流传下来的很多,是小平钱,仅次于开元钱。曾铸造乾元重宝,背面有“东国”二字,这是早的钱币。乾元钱有光背,有背面穿下俯或飞鸟或云朵,也有云朵在穿上的。以后有南汉“钱亨重宝”,北宋“庆历重宝”,“崇宁重宝”,清“咸丰重宝”、“光绪重宝”等等。
慈禧死后,朝廷于宣统元年(1909年)成立币值调查,决定正式采用银本位,以“元”为货币单位,并成立直辖的铸币。翌年,铸币向各地下发钢模,令按照新制订的《国币则例》统一铸造“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此令一出,各地造币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铸造银币的运动,其发行数量之多,流通地区之广,几与铜钱媲美。但是同年辛亥爆发,清代铸造银元的历史刚刚揭开页,就匆匆地结束了。银元-鉴定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