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唐代银锭常期收购
明代银锭比起宋元时期来,显得短粗,所以,看上去相当厚。束腰处的弧度缩小,两端双翅上翘,弧线增长。明代的圆形银锭发现很少,形制与清代民国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清代民国时期的银锭,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形制。所以,银锭的形制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国银元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90)开始正式由官方铸造。民国初期,始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进行大量铸造银元种类很多,在我国大约有二百多种,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元约有三四十种,其成重量,颇不一致。成高为98.5%,低的只有60%左右,私人铸造的甚至更低。重量大的为36.5克,一般以26.5克居多(合库平七钱二分)。银元中还有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一钱、二钱、三钱以及一毫、二毫等小银元(也叫银角子),这些大都作为辅币应用。
平码标准有库平、盐平、沙平、 关平、公码平和钱平等。四川“捐输 二 年匠裕通厚”十两圆 锭,2003年拍卖底价: 1 800 ?2000元江西银锭主要通用镜面锭、圆碗锭、砝码锭和马蹄锭等几种,器形有方形、圆形、元宝形、法码形等数种,其中在清道光年间已经出现的方锭是江西的银锭种类,铸造地分散在全省各个州府。同治时期至光绪三十年 (1904年),方锭的铸造地点相对集中在万安、万年、万载三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立江西官钱,稍后又设立官银号,代各县铸造银锭。次年官钱并入官银号,改为官银钱总号,这时 铸造的方徒都錾有“江西官银号” 字样。
近些年,仿造的假银锭多,而且仿造得逼真,字迹、气 孔以及黑褐的氧化层等都仿造得无可挑副。但唯一的破绽就是老银 锭多数都经过流通使用,总会有一定的磨损,是银锭内部的字迹 会有磨损,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痕迹,底部的气孔在流通使用中 同样产生磨损,在长期的使用中也会有熟旧感和包浆,这些都是新仿 造银锭所没有的。白银,即银,因其白,故称白银,与黄金相对。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古代做通货时称白银。纯白银颜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呈灰、红。纯白银比重为10.5,熔点960.5℃,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压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银粒就可以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