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三两银锭银元常期收购
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我们今天所见元宝尤以明清居多。明代银锭美观大方,大都以明代银锭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造型。电影电视里出现的银元宝,都是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已知明代大银锭重500两。大锭上都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明代银锭传世和出土的很多。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古代银锭多为饼和铤形,近代银锭可分为四种:大锭:俗称“元宝”,多马蹄形、方形、龟形,重50两,上多铸造有年号、地名、铺号、炉号、银匠等。中锭:多为圆锭、椭圆腰锭,重约10两;上面有公十足、十足及铺号、银匠姓名。小锭:也叫“锞子”,形似馒头、葫芦状,重1~5两,上有县名及银匠名。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名称,重量在一两以下。近代银锭则依行政区域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型制,从而构成了中国近代银锭独有的艺术性。
黎元洪光头开国纪念币:正面镌有黎元洪像,光头半身,上有“中华民国”四字,下为“开国纪念币”五字,背面中心为“壹圆”二字,以嘉禾托之,四周有英文字。黎元洪戎装开国纪念币;此币除黎元洪像为戎装之外,余皆与黎元洪光头开国纪念币相7.徐世昌纪念币:正面为徐世昌半身像,背面有殿堂及人物,并有“仁寿同堂”四小字,上面有“中华民国十年九月”八字,下面有“纪念币”三字。曹锟纪念币:正面为曹锟戎装脱帽半身像,背面有五旗及军旗,上下有篆文“纪念”二字,周围有五角星六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