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清代五十两银元现金收购
两宋的币制仍以铜钱为主,宋代银铤除用于进贡、赏赐外,在缴 纳税賦以及政府开支如购买军马等事项中,都有用银铤支付的例子。宋代银铤的形状整体扁平,两头呈半圆形,中间束腰。与宋代几 乎同时期的金朝,其币制与宋代相同,白银通用,以五十两为一铤。
成,银两是一种称量货币,使用时不仅需要称重量,还需要辨成。在重量等同的情况下,成高的货币价值明显高于成低的,在成相同的情况下,重量轻的货币价值要低于重量高的,在成,重量都不同的情况下,就存在着复杂的平兑关系。这种平兑关系,无论在当地还是异地,都存在着不同的平码标准和折算方法。白银的成一般分纯银100%,足银99%,纹银93,5374%,标准银90%四种。明清银锭的成一般在95%至98%。
宋代“行行朱铺京销锭银”银铤紫褐的包浆,中国钱币博物馆藏亦如一枚后期清朝湖南“龟宝”。清代湖南龟宝紫褐包浆,中国钱币博物馆藏低银或无银的赝品银锭不具有真银锭的泽包浆,高纯银锭赝品的泽包浆多用化学腐蚀,锈蚀层颜灰暗,如烟熏般,轻浮疏松,擦拭可掉,没有自然包浆致密光洁的表层。▲清代河北“长聚丰 十足”十两银锭大家不要被电视剧里的道具欺骗了,这才是真正的银元宝,造型不那么美观,表面坑坑洼洼,中间凹陷内印有戳记。虽然颜值不够,但它可是货真价值的“钱”。
云南“庆盛乾记汇 号纹银”公估牌坊锭, 2003年拍卖底价: 800 ~ 1 000 元上海主要流通二七宝银和圆丝银。二七宝银的器形为元宝形,因每锭可升水二两七钱五分而得名。二七宝银是上海租界内同源银炉所铸,故又名“夷场新”(俗称租界为“夷场”),为废两改元以前上海通行的标准宝银,以五十两大锭为多。除“上海”地名及银炉名称、炉号外,甚少另打帝号纪年印记。海关道元宝不仅铸造较早,锭面上除有“江海关“名称、炉名、工匠姓名外,通常另有帝号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