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元代银锭上门现金回收各类银元
另外,由于银币在长期不断地交换流通使用过程中,经过人手的抚摸、摩擦,其磨损的部分主要在钱体的突出部位表现出来,应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匀,无方向性。因此,一般包装、无磨损,钱体又无包浆的高档银币可判定为假币银元一直在中国的流通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位置。银元,起源于上海银饼。清朝末年,上海一些富商经营“沙船”生意,这种船专营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石子和泥土叫作“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种运沙船厂,雇用大量员工,每月发工资时,为避免秤量碎银引起争执,故就让富商王永盛、郁深盛等人自铸银饼,规定每一银饼值白银5钱。目前在市面上见到的是清朝咸丰6年所铸。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各种类型的银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币:正面镌有镰刀斧头,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字样,背面为“壹圆”二字,以麦穗图围之,周围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年制”字样。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币:正面镌有李大钊像,长髯光头半身便服,周围为“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国币”和“一九三一年”字样,背面中间为镰刀斧头及“壹圆”二字,周围为花纹,上有一空心五角。平江县苏维埃币:这是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在1931年所铸。正面中间为空心的五角星、嵌铸铁锤和镰刀,周围有“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和“一九三一年制”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以嘉禾托之。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中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660.8元。综上所述,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现介绍一枚江西五十两方形银锭,与同好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