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明代银锭银元常期收购
今天我们所见的银锭,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但由于近代对贵金属流通市场的控制,民国初年"废两改元"的实施,银锭停止流通,大量被销熔,目前民间存世量不大,蕴藏着大的升值潜力。那么如何才能鉴别银锭子呢?银锭的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银锈,一是内在的成。古代银锭的成一般都在95%以上,尤其是宋元时期的银锭,为了检验银锭成,铭文上都记载着行人、库子、秤验银库、监铸官之类的职务。金代的银锭铸造对成、重量更有复验的程序。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成,银两是一种称量货币,使用时不仅需要称重量,还需要辨成。在重量等同的情况下,成高的货币价值明显高于成低的,在成相同的情况下,重量轻的货币价值要低于重量高的,在成,重量都不同的情况下,就存在着复杂的平兑关系。这种平兑关系,无论在当地还是异地,都存在着不同的平码标准和折算方法。白银的成一般分纯银100%,足银99%,纹银93,5374%,标准银90%四种。明清银锭的成一般在95%至98%。
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纪元,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从唐朝起,钱就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专家总结了历代钱币中钱文称为通宝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宁、元丰、元佑、元符、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