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十两银锭银元现金收购
中国古代银锭,各个时期均具有特定的外观结构,即由线型、平面型和曲面型三类特征分明的基本几何要素组成。如唐代船形银锭的平面型底部、两翼和底部四周都有立线型外脊;宋代银锭有平面型特征,束腰则呈光滑曲面型;明代银锭底部、腰部和双翅,轮廓分明,各部分的分界面明显且有圆角过渡,呈现出不同的曲面特点。
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我们今天所见元宝尤以明清居多。明代银锭美观大方,大都以明代银锭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造型。电影电视里出现的银元宝,都是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已知明代大银锭重500两。大锭上都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明代银锭传世和出土的很多。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所以,一般而言,古代银锭的成都是符合官方要求的,成有的甚至达到了99%以上。由于成高,当它时,具有一种的亮丽的光泽,浑身带有"珠光宝气"。相反,伪品的成往往达不到95%,一般含银量都在90%以下,泽较暗。古代银锭的重量,与当时的度量衡制是相吻合的。古代银锭一般分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两、五两和一两等数种,多见的是五十两重的银锭。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衡制,所以,同样是重五十两的银锭,重量上也有差异,因为唐代的一两合42克,宋代的一两合39克,金代的一两合39.8克,元代的一两合36.6克,明代一两合37克左右。所以,古代五十两重约合今天的1809克到2100克之间,给人的感觉是沉甸甸的。
大清银币:正面为“大清银币”四字,上面为满文,下面为“宣统三年”,背面镌有团龙围绕“壹圆”二字,下有英文。宣统元宝:广东、湖北、云南等地均曾铸造。正面为“宣统元宝”四字外,其余均同光绪元宝。一两大清币:正面镌有“大清银币”四字,中间有满文,四周有“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和“库平一两”字样,背面铸有二龙珠图,图中为“壹两”二字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银币袁头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图中有“壹圆”二字。此币有1914年(民国三年)、1919年(民国八年)、1920年(民国九年)、1921年(十年)数种。天津、武昌、南京、广东、杭州、安庆各造币厂均有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