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两银元现金收购
所以,一般而言,古代银锭的成都是符合官方要求的,成有的甚至达到了99%以上。由于成高,当它时,具有一种的亮丽的光泽,浑身带有"珠光宝气"。相反,伪品的成往往达不到95%,一般含银量都在90%以下,泽较暗。古代银锭的重量,与当时的度量衡制是相吻合的。古代银锭一般分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两、五两和一两等数种,多见的是五十两重的银锭。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衡制,所以,同样是重五十两的银锭,重量上也有差异,因为唐代的一两合42克,宋代的一两合39克,金代的一两合39.8克,元代的一两合36.6克,明代一两合37克左右。所以,古代五十两重约合今天的1809克到2100克之间,给人的感觉是沉甸甸的。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中国历史上,自金银被人类发现并使用以来,一直被视为财富来源,贮存和统通。早期银块,是否像早期青铜块一样作为货币来流通和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出土资料作。春秋战国时期的银空首布,可以称为我国早的钱质货币。以后各朝、各代均铸有不同殂制,不同名称和不同用途的银币。但其主要用于大额支付及赏赐及陪葬和供奉用。真正民间使用并作为主币的时期并不长。除晚清及民国时期银币和银锭时可遇见外,其它银质货币很难一见,除了本身铸造数量少之外,由于中国妇女长期以来喜爱银首饰,因而大量销熔,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近些年,仿造的假银锭多,而且仿造得逼真,字迹、气 孔以及黑褐的氧化层等都仿造得无可挑副。但唯一的破绽就是老银 锭多数都经过流通使用,总会有一定的磨损,是银锭内部的字迹 会有磨损,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痕迹,底部的气孔在流通使用中 同样产生磨损,在长期的使用中也会有熟旧感和包浆,这些都是新仿 造银锭所没有的。白银,即银,因其白,故称白银,与黄金相对。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古代做通货时称白银。纯白银颜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呈灰、红。纯白银比重为10.5,熔点960.5℃,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压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银粒就可以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