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宋代银元常期收购
明代银锭美观大方,大都以明代银锭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造型。电影电视里出现的银元宝,都是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已知明代最大银锭重500两。大锭上都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明代银锭传世和出土的很多。
四川银锭锭体呈椭圆的半球状,徒面内凹,中心一圆点凸起,正面砸盖铭文,底部蜂窝孔密布,因形状像碗,又称碗锭、圆锭。四川圆锭有十两和五两两种,以十两锭为主,主要有成都地区的川白锭、川票银,重庆的足票银,泸州的新票银、老票银等。盐课银是四川银两货币的一大特。按用途大体可分为商锭、地方存留银、上缴省库税课锭等几种。商锭是民间商业用银,由民间商号委托银号、银炉铸造,其特征主要是键面有一两个戳记,内容是银号名或银匠名,或者二者皆有,存世量大。地方存留银一般是指铭文单一为地名的银锭,即每年各州县的赋税收入除去上缴省府以外,留存地方财政开支的银两,一般只在徒面砸一个地名或地名加上银的成。上缴省库税课锭一般在锭面上砸上地名、纪年、银炉或银匠名,藏家俗称“三排字”。这种官锭银有的还带具体税课名,如地丁、津帖、捐输、厘金、盐课等,存世量较少。
中国古代银锭,各个时期均具有特定的外观结构,即由线型、平面型和曲面型三类特征分明的基本几何要素组成。如唐代船形银锭的平面型底部、两翼和底部四周都有立线型外脊;宋代银锭有平面型特征,束腰则呈光滑曲面型;明代银锭底部、腰部和双翅,轮廓分明,各部分的分界面明显且有圆角过渡,呈现出不同的曲面特点。从整体上看,银锭各部位的分型面几何特征清晰分明、过渡自然,既相互区别又浑然一体,应是用模具制造而成。从历代银锭实物的细部观察,表面粗糙不平,有的部位有冷却速度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分界面(如宝翅银的双翅伸出处),不仅在锭面中心和两翅上有金属液流动遗留下的波浪纹,而且在底部和腰部有点状凸起、毛刺和较多孔洞(宝翅银锭的双翼甚至还有穿孔现象),银锭的表面细部特征都未见明显的机械形变,基本上是银锭制成后的原始状态,应是用液态金属浇铸而成。因此,通过银锭外形特征综合判断,古代银锭系用特定的型腔铸造而成。
真品欣赏,钢戳敲击有力,字体挺拔,笔锋明显。仿品,字迹变形无力,包浆明显作假,银质发黑发软,纯度不高。银锭问世以来,其器型各形各异、没有统一标准。目前来看,主要大致如下:唐(饼、船型)、宋元辽(铤型)、明(翅型)、清(方、碗型、槽型、碗型、牌坊)等等。因此银锭器型的认识对于断朝代有着决定性作用。下图为银锭博物馆银锭器型参考:各朝代“银两”重量不同,比如说一两标准重量——唐代是42克、宋代是39克、元明是37克、清代则是35-38克不等,大家目前看的比较多就是清朝民国银锭,这个时期基本为五两、十两、五十两,五两以下为碎银锭,所以遇到一些不符重量的银锭,务必谨慎,不要以为重了几十克是捡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