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清代五十两银锭上门回收
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英镑和我国解放前用的银元,就是以银为主的银、铜合金。在我国清代,1两银子约相当于今天的400-500元(长美注)。而银比金活泼,虽然它在地壳中的丰度大约是黄金的15倍,但它很少以单质状态存在,因而它的发现要比金晚。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开采银矿,由于当时人们取得的银的量很小,使得它的价值比金还贵。公元前1780至 1580年间,埃及王朝的法典规定,银的价值为金的2倍,甚至到了17世纪,日本金、银的价值还是相等的。银早用来做装饰品和餐具,后来才作为货币。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综上所述,银元收藏需要银元认知、银元收藏的方法以及银元保养的知识。良好的银元收藏需要综合考虑银元的历史、铸造、特点、市场价值,以此来鉴别银元的真伪及其品相,同时需要注意合理的存储、保养,才能使银元地保持其收藏价值。
云南“庆盛乾记汇 号纹银”公估牌坊锭, 2003年拍卖底价: 800 ~ 1 000 元上海主要流通二七宝银和圆丝银。二七宝银的器形为元宝形,因每锭可升水二两七钱五分而得名。二七宝银是上海租界内同源银炉所铸,故又名“夷场新”(俗称租界为“夷场”),为废两改元以前上海通行的标准宝银,以五十两大锭为多。除“上海”地名及银炉名称、炉号外,甚少另打帝号纪年印记。海关道元宝不仅铸造较早,锭面上除有“江海关“名称、炉名、工匠姓名外,通常另有帝号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