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清代五十两银锭正规私下交易
明代银锭美观大方,大都以明代银锭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造型。电影电视里出现的银元宝,都是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已知明代最大银锭重500两。大锭上都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明代银锭传世和出土的很多。
银锭铸成后,由公估鉴定并用墨笔批明重量和成。明清银锭的成一般在95-98之间,外表具有银的光泽和温润。因浇铸时范中残留有气体的原因,银锭底部都有不规则的气体空洞,俗称蜂窝。蜂窝是鉴定真伪和成的重要参考条件。蜂窝较深、洞圆润光亮、神气足、有彩光泽者,成必好。如果蜂窝中灰黑一片,银锭则很有可能是低或赝品。银表面容易氧化,所以常有一层黑和灰白的氧化银。银锭是古代基础货币之一,我国历史上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之前,隋唐以前称为"银饼",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造甚多。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中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660.8元。综上所述,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现介绍一枚江西五十两方形银锭,与同好共赏。
真品欣赏,钢戳敲击有力,字体挺拔,笔锋明显。仿品,字迹变形无力,包浆明显作假,银质发黑发软,纯度不高。银锭问世以来,其器型各形各异、没有统一标准。目前来看,主要大致如下:唐(饼、船型)、宋元辽(铤型)、明(翅型)、清(方、碗型、槽型、碗型、牌坊)等等。因此银锭器型的认识对于断朝代有着决定性作用。下图为银锭博物馆银锭器型参考:各朝代“银两”重量不同,比如说一两标准重量——唐代是42克、宋代是39克、元明是37克、清代则是35-38克不等,大家目前看的比较多就是清朝民国银锭,这个时期基本为五两、十两、五十两,五两以下为碎银锭,所以遇到一些不符重量的银锭,务必谨慎,不要以为重了几十克是捡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