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十两银锭银元上门现金回收各类银元
20世纪初,一个银元可换128-140枚铜元;一个银元可买鸡蛋150个,或150根油条。1935年前,中国的货币制度采取银本位,白银包括银两和银元。1933年4月,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后一律使用银元。而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实行金本位,所以白银属一般商品。1933年上半年,世界银价一度从每盎司16.5便士上涨至20.5便士,此时中国一下子便出口白银3400万两。而那些帝国主义把中国的白银运到伦敦高价出售,每装运1000万银元,即可获暴利400万元。在1934年一年中,仅上海流出的白银至少有2亿多元。
银锭重量一般分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两,五两和一两等数种,多见的是五十两的银锭。银锭的铸造重量在清代前无统一标准,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衡制,古代银锭的重量,与当时的度量衡制是吻合的,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同,如唐代一两为42克,宋代为39克,元代为36,6,明代为37克。清代一般在34到38克之间,清代和民国银锭在重量上基本统一为五两,十两和五十两3种,五两以下为散银。
云南银锭分成两大类,前期是方锭,上面压盖有文字;后期状如马鞍或牌坊,故名牌坊银锭,也称马鞍银锭。重量分十两、五两、二两半三等。牌坊银锭是云南省在光绪初年至民国初年铸造的银锭。采用方槽铸坯,两侧趁热压扁,再打上钢印。印文为当地有信誉的字号名称或银匠姓名,银锭左右柱面打上同业公会、公估或官公估的鉴定印,以成。牌坊银锭是近代加盖文字多的一种银锭。平码标准有库平、滇平、腾平、司马平、商会平等多种。
袁世凯共和国纪念币:正面有戴帽武装的袁世凯半身像,背面为“壹圆”二字,围有嘉禾图,上边有“中华民国共和纪念币”九字,下边为英文字。袁世凯洪宪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着军装戴高缨帽,背面为一飞龙,上有“中华帝国”四字,下有“洪宪纪元”字样。此币是袁世凯1915年窃国称帝后铸造。洪宪元年开国纪念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着古帝服,戴天平帽(帝王帽),背面为团龙,上有“洪宪元年”四字,下有“开国纪念”四字。此币系袁世凯于1915年窃国统治时试铸,数量不多,流通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