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二两银锭上门现金回收各类银元
清代大量使用银锭,各个地区铸造的银锭形状都不一样:四川用半圆形银锭 云南用马鞍型银锭 江西用方形有翅银锭 东北用大翅银锭 广西用方形无翅小银锭元代以前,银锭上的文字都是阴文,是铸成后由工匠镌刻上去 的,明代初期还使用这个办法,以后就兼用阳文,逐渐成为惯做 法。阳文是在银锭铸成后用钢模打上去的,文字较过去手刻的精简而 规范,这是由于银锭的使用量逐渐增加,逐个镌刻费工费时,已经适用了。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镜面锭,一般重六两,呈半球状,上平下圆,因锭面平滑如镜而得名,是江西布政使司衙门铸造的小型官锭,因而有库镜、官镜、厘镜之称。圆碗锭,形状类似四川圆锭,重十两,也是由江西布政使司衙门铸造的官锭。南昌、九江、抚州等府还流通十两砝码锭,是由公估批定的官锭。此外,江西还有常关锭和海关锭。平码标准有南昌库平、吉安钱平等。江西“新城县道光二拾年月 伍十两匠成裕”方锭,2007年 拍卖底价:18 000 ~ 22000元
银锭的鉴别,主要看形制、文字、背面的蜂窝状气孔,以及包浆 等方面。元代以前的银锭两头的翅不很高,手工镌刻的文字字口内都 有氧化的痕迹,而新刻的文宇字口内是崭新的,此为鉴定要点之一。银锭铸造时由于液体银很粘稠,流动性较差,再往模具中浇注 时,底部会有些空气不能及时排出,冷却后会在银锭底部形成很多大大小小的蜂窝状气孔,若气孔太多或太大,肯定会减少银锭本身的重 量,为了将底部空气尽量的排出,液态银浇注到模具中后,工匠们将 其左右摇摆,使底部的空气排出,但每一次摇摆,液体银就会粘附在 模具壁上,冷却后就形成了高大的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明代以前 的银锭翅都比较小,而底部的蜂窝状气孔较大,明.清银锭的翅较 大,气孔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