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一两银元上门回收
生坑品也有伪品,那时后代人伪造前代的古钱,我们鉴别生坑钱的真伪主要是观察钱币的文字、锈。因为钱币上的字多为书法家所写,而伪造者学些的字有其形而无其神,有时文字与钱币形制也不同,虽然铜锈是真的,钱币也是假的。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常湿的情况下也不容易生锈。入土后的钱币经过几十百把年甚千年,钱币的表面便起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铜锈,这种铜锈是不会脱落的。一些伪品的锈是经过处理过装饰而成的,虽很逼真,但在沸水中浸泡后,锈就会脱落。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大清银币:正面为“大清银币”四字,上面为满文,下面为“宣统三年”,背面镌有团龙围绕“壹圆”二字,下有英文。宣统元宝:广东、湖北、云南等地均曾铸造。正面为“宣统元宝”四字外,其余均同光绪元宝。一两大清币:正面镌有“大清银币”四字,中间有满文,四周有“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和“库平一两”字样,背面铸有二龙珠图,图中为“壹两”二字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银币袁头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图中有“壹圆”二字。此币有1914年(民国三年)、1919年(民国八年)、1920年(民国九年)、1921年(十年)数种。天津、武昌、南京、广东、杭州、安庆各造币厂均有铸造。
云南“庆盛乾记汇 号纹银”公估牌坊锭, 2003年拍卖底价: 800 ~ 1 000 元上海主要流通二七宝银和圆丝银。二七宝银的器形为元宝形,因每锭可升水二两七钱五分而得名。二七宝银是上海租界内同源银炉所铸,故又名“夷场新”(俗称租界为“夷场”),为废两改元以前上海通行的标准宝银,以五十两大锭为多。除“上海”地名及银炉名称、炉号外,甚少另打帝号纪年印记。海关道元宝不仅铸造较早,锭面上除有“江海关“名称、炉名、工匠姓名外,通常另有帝号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