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清代五十两银元正规私下交易
中国古代银锭,各个时期均具有特定的外观结构,即由线型、平面型和曲面型三类特征分明的基本几何要素组成。如唐代船形银锭的平面型底部、两翼和底部四周都有立线型外脊;宋代银锭有平面型特征,束腰则呈光滑曲面型;明代银锭底部、腰部和双翅,轮廓分明,各部分的分界面明显且有圆角过渡,呈现出不同的曲面特点。
中国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宋元时期称为“银锭”。银两始于汉,盛行于明清时期,唐,宋,金时期是以银铤为古代的流通货币,因为样子像猪的肾脏,百姓们俗称猪腰银,银锭子是在明代才开始实行使用,造形花样百出。清代河南“尉氏县”五两腰锭明代后期不但大宗交易用银,而且连小生意也碎银交易,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成了大额交易用银、小额用铜钱的银、钱并行货币制度。因此,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
老银锭侧面或底部有自然蜂窝形状,蜂窝的形成是因为当把熔化的银水倒入金属模具时,银水遇冷收缩产生气孔,自然形成的蜂窝典型特征——口小洞大、大小不一、深浅不一、珠光四溢、排列紧密,蜂窝是鉴定银锭的重要依据之一。真品鉴赏,一气呵成,珠光宝气!仿品区别 蜂窝排列稀松,黯淡无光,明显是翻砂工艺。很多老银锭底部及表面水波纹,纹理清晰、层层有感、凹处泛光。如银锭表面中心微凹,代表纯度越高。
1911年,辛亥成功,清朝覆之。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民国政府将原江南造币厂改为管理,开始铸行有孙中山先生侧面肖像,面值分为壹圆、贰角、壹角之“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民国初年,中国市场银元流通状况更趋混乱,海外各国银币和清朝龙洋并行,种类繁多,成不一,市价时高时低,民众经济活动涤受其害。1914年2月,民国政府着手币制,公布“国币条例”及其“实施细侧”。以求整顿并统一银币铸行。规定以壹元银圆为本位币,分壹圆、半圆、贰角、壹角四等币值,几在中国境内以国币授受者,无论何种款项,概不得拒。国民政府还在大量收兑龙洋政铸新币。是年十二月,天津造币总厂首铸新版银币,其正面 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 嘉禾纹饰与币值,俗称“袁头币”,计有壹圆、中圆、贰角、壹角、五分共五等币值。新币币值划一,花样,重量成准确,易于识别,将快风行各地。在1914年至1921年间,曾多方鼓铸。为数甚巨,并渐排斥各种外国银币,成为中国流通银币中重要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