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宋代银锭正规私下交易
明代银锭比起宋元时期来,显得短粗,所以,看上去相当厚。束腰处的弧度缩小,两端双翅上翘,弧线增长。明代的圆形银锭发现很少,形制与清代民国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清代民国时期的银锭,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形制。所以,银锭的形制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元宝”这一名称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以后还有天福元宝、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宝等。“重宝”也是铜币的一种名称,这一名称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乾元钱法定有两种:一种是乾元重宝当十钱;另一种是当五十的乾元重宝,这种钱的背面的外廓是双圈,所以称为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流传下来的很多,是小平钱,仅次于开元钱。曾铸造乾元重宝,背面有“东国”二字,这是早的钱币。乾元钱有光背,有背面穿下俯或飞鸟或云朵,也有云朵在穿上的。以后有南汉“钱亨重宝”,北宋“庆历重宝”,“崇宁重宝”,清“咸丰重宝”、“光绪重宝”等等。
对银锭进行鉴定,还需要根据形制等一些因素。比如北宋的一个银铤,其含金量0.77%,以现在的标准来说,都可以算作金矿了。但当时提炼技术不够,金子重,这些成分会沉到银铤下面,所以这种银两背面的蜂窝发出泛金的光泽,意味着它不一定的含金量,而且含金量还很高。这些白银货币上面信息量很多,对财税史、金融货币史意义大。银元是一种使用较多的金属货币。在银本位制的国家中,为了便于流通和计价,大量铸造银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银元起源于外国,所以在中国又名叫“洋钱”、“洋细”、“番饼”。在16世纪时,西班牙银元首先流入我国,后来是墨西哥银元,嗣后英、日、美、法、俄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银元亦伴随着武装入侵流入我国,充斥市场,为经济掠夺服务。因此,有一个时期市场上流通的银元都是外国银元,后来我国地方和私人也逐渐仿照外国银元铸造少量银元在国内流通。
成,银两是一种称量货币,使用时不仅需要称重量,还需要辨成。在重量等同的情况下,成高的货币价值明显高于成低的,在成相同的情况下,重量轻的货币价值要低于重量高的,在成,重量都不同的情况下,就存在着复杂的平兑关系。这种平兑关系,无论在当地还是异地,都存在着不同的平码标准和折算方法。白银的成一般分纯银100%,足银99%,纹银93,5374%,标准银90%四种。明清银锭的成一般在95%至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