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元代银锭银元上门现金回收各类银元
四川银锭锭体呈椭圆的半球状,徒面内凹,中心一圆点凸起,正面砸盖铭文,底部蜂窝孔密布,因形状像碗,又称碗锭、圆锭。四川圆锭有十两和五两两种,以十两锭为主,主要有成都地区的川白锭、川票银,重庆的足票银,泸州的新票银、老票银等。盐课银是四川银两货币的一大特。按用途大体可分为商锭、地方存留银、上缴省库税课锭等几种。商锭是民间商业用银,由民间商号委托银号、银炉铸造,其特征主要是键面有一两个戳记,内容是银号名或银匠名,或者二者皆有,存世量大。地方存留银一般是指铭文单一为地名的银锭,即每年各州县的赋税收入除去上缴省府以外,留存地方财政开支的银两,一般只在徒面砸一个地名或地名加上银的成。上缴省库税课锭一般在锭面上砸上地名、纪年、银炉或银匠名,藏家俗称“三排字”。这种官锭银有的还带具体税课名,如地丁、津帖、捐输、厘金、盐课等,存世量较少。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记号钱、蚁鼻钱与脸钱记号钱,就是面、背部有记号的钱币。比如钱面钱背有星纹、月纹等等。象乾元重宝,有瑞雀纹的价值990元。宋咸淳元宝,有小平和折二两种,背文从元字到八字,这表示铸币的年代,八年的咸淳钱是宋一次铸币,九年、十年大概都没有铸币,以后的前幼帝、端宗和后幼帝也没有铸币。朱元璋早期铸造多种大中通宝钱,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五、当十,并在各省分设宝泉鼓铸,这次铸的钱,背面有各省的名,计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小钱背面多只有名。凡发现当三以上的大钱背文有北平、鄂、京、桂等字样的古币,就要留神鉴别,真币每枚价值千元以上,皆属珍品。
镜面锭,一般重六两,呈半球状,上平下圆,因锭面平滑如镜而得名,是江西布政使司衙门铸造的小型官锭,因而有库镜、官镜、厘镜之称。圆碗锭,形状类似四川圆锭,重十两,也是由江西布政使司衙门铸造的官锭。南昌、九江、抚州等府还流通十两砝码锭,是由公估批定的官锭。此外,江西还有常关锭和海关锭。平码标准有南昌库平、吉安钱平等。江西“新城县道光二拾年月 伍十两匠成裕”方锭,2007年 拍卖底价:18 000 ~ 22000元